1. <acronym id="rh5ri"><strong id="rh5ri"></strong></acronym>
      <table id="rh5ri"><strike id="rh5ri"></strike></table>
    2. 當前位置:涼山州網首頁 > 涼山資訊 > 涼山彝族 >  彝族藝術_彝族的藝術文化

      彝族藝術_彝族的藝術文化

      文章編輯:涼山州網(www.nuli999.com)  時間:2015-10-04 14:02:53 瀏覽:   【】【】【
      彝族人民在漫長的生產勞動和社會實踐中,創造了絢麗多彩的文化藝術,留下了豐厚的文化遺產。有神話、傳說故事、民歌、音樂、舞蹈等。

      一、民間文學

      (一)神話

      《勒俄特依》是涼山彝族創世史詩,為涼山彝族世代傳頌,婦孺皆知。全詩共有15章,基本包括彝族神話的全部內容,敘述了天地的形成和演變,萬物、人類的起源和演變,彝族社會的產生和發展,以及彝族先民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等。

      史詩大意為:遠古的時候,宇宙完全處在混沌之中。后來,經過無數次的演變,最后由一些霧露似的元素凝結成龐大無比的一個球體。但是,天地仍未形成。恩梯古茲便召集四方眾神商量開天劈地一事。眾神們各盡其力,各顯神通。顧莫阿爾制做工具交給眾神們,眾神們撬開了天地,再把地劈成山、溝、壩等。隨后阿俄署補往返于天地之間,從天上引來花草樹木種,并配以各種飛禽走獸。從此大地有了生機,‘雪子”十二種就此繁衍。阿妞都日則呼出6個太陽、7個月亮,喚出3排星、4仙星,天上繁星齊明。但太陽太多,烈焰使萬物都烤焦了,于是英雄支格阿魯,射落5個太陽、6個月亮,只留下1個獨眼太陽和1個缺口的月亮。誰知獨日獨月又都不肯出來,地上一片漆黑,巴肯阿支絞盡腦汁呼日喚月,最后叫白公雞呼出太陽、喚出月亮。接著一場災難又降臨,巨大的毒蛇、蛤蟆、蚊蠅、螞蟻、蚱蜢到處傷人吃人、毀壞莊稼,人類的生存遭到嚴重的威脅。支格阿魯幾經艱險,又把它們全部制服。史詩進而敘述人類社會的發展變化:詩勒俄特尋父買父;彝族先民與洪水作斗爭;彝族先民游牧遷徙、尋覓“樂土”;古候、曲涅兩部落為土地等引起的爭執和械斗;古候、曲涅兩部落的分支及分布等。

      (二)傳說

      彝族的傳說,有《海畢詩祖和體畢基姆》、《阿蘇拉則和妞諾阿蘇》、《拉疵俄久》、《古候·曲涅的遷徙》、《阿依楚屏》、《火把節的來歷》、《祖靈牌的來歷》、《彝族年的來歷》、《布谷鳥和雉雞》等。

      《阿依楚屏》大意是:相傳阿依楚屏有只舌尖為9葉的綿羊——約給哈佳。約給哈佳喜高鳴,天下四方都能聽到。施歌土司向楚屏索取被拒絕,便把楚屏囚禁起來,并宰殺了約給哈佳。楚屏在獄中寫信給家人求救,其妻阿絲木嘎到處請求援兵,好姑拉達民眾一呼百應,營救出阿依楚屏,焚毀了土司官署,并轉兵圍攻出外的施歌上司,施歌上吊自縊。

      《祖靈牌的來歷》大意為:古時候,有一名叫吉都阿普的老者,為娶兒媳,游說四方,終于聘娶一位賢慧的兒媳,并生了一男孩。后來,阿普的兒子外出狩獵失蹤。阿普臨終前吩咐其媳及孫子,他死后7天變作一只牛蜂,領他們去找失蹤親人。阿普死后第7天,果真有一牛蜂引導母子前行,并幾經周折找到了阿普的兒子,隨后一家人圍坐在牛蜂最后停留的竹下哭泣。為紀念吉都阿普,他們將竹拔來敬貢,每逢節慶之際,以酒肉敬獻,祈求吉都阿普保佑全家,人畜興旺、五谷豐登。

      (三)故事

      彝區流傳的故事,有《人為什么會說話》、《惹底索虎與妖婆》、《畢摩和兩姐妹》、《牧童與妖婆》、《長腳人》、《矮人》等童話;有《猴子與蚱蜢交戰》、《兔子與青蛙賽跑》、《聰明的小白兔》、《狐貍和老虎》、《青蛙和老虎》!锻米雍屠匣ⅰ、《兔子和熊》等動物故事;有《智慧者與大力士》、《蟬與螞蟻》等寓言故事;有《補阿詩嘎娓》、《兩姐妹》等生活故事;有《主子家打架》、《悼唁主子》、《打魚》等以機智人物雙郭克惹的故事為代表的笑話故事。

      《青蛙和老虎》大意是:從前,有只饑餓的老虎,見一青蛙,垂涎三尺。于是,青蛙與老虎比賽跳遠,后又比賽吐物,以決青蛙的死活。青蛙趁老虎酣睡,悄悄將裝有幾粒砂子的豬尿泡拴在老虎尾上,并大喊“青蛙擊鼓軍到了”。老虎信以為真,慌忙逃竄,愈跑“沙沙”響聲愈烈,最后竄人刺叢,豬尿泡刺破,老虎求得一憩后在猴子的慫恿下,老虎與猴子綁在一起,去找青蛙報仇。青蛙見狀吼道:“丑猴,你終于拉頭老虎來還我的債了,是頭肥的還是瘦的”?老虎懷疑這是猴子與青蛙事先策劃好的,便連忙往回逃,最后猴子被老虎拖死,老虎也掉下峭崖摔死。

      (四)民歌

      彝族民歌,有情歌、音歌、悼歌、兒歌、酒歌、祭祀歌、婚禮歌、節日歌、迎賓待客歌、勞動歌等。

      l、情歌:彝區流傳的情歌較多,其中最著名的是愛情長詩《阿冉妞》(譯為《我的么表妹》)!栋⑷芥ぁ芬允闱榕c敘事相結合的方式,描述一對自幼相親相愛的情人,被女方父母強行拆散,把女兒嫁給有錢人家,女兒始終不屈,殉情而死。

      2、音歌:彝區流傳的苦歌有《吉赤約嘎》、《阿膜妮惹》!陡舒瓢㈡ぁ、《阿依阿芝》等。其中最著名的是哭嫁歌——《阿嫫妮惹》(譯為《媽媽的女兒》或《可憐喲·女兒》)!栋㈡颇萑恰肥銓懥顺黾薰媚锴Щ匕俎D的愁腸和對悲慘命運的恐慌。絕望,公開指責和咒罵承襲舊章賣女逼婚的父兄,道出千千萬萬受歧視、受奴役。受奴隸制婚姻摧殘的彝族婦女的心聲。

      3、悼歌:彝區的悼歌很多,其中為老人辦喪事和安靈、送靈時唱的“瓦茲勒”和“層格”兩大調最具特色。

      層格,主要表達聽到噩耗后的驚詫和悲痛,為死者靈魂開路,并祈求死者的陰魂不要變作空中的雄鷹、山中的野狼……而要“變作空中的大雁,春來秋去,即使不能見到身影,只要能聽到叫聲,子孫也感受到您的溫存……”等。

      4、兒歌:彝區的兒歌,有《呼喚太陽》、《打扮再好也沒用》等!逗魡咎枴烦溃“太陽公公啊,您莫只顧躲在云層后,您可聽到我們在呼喚您。太陽公公啊,快向人間灑下您的溫暖,您可知道我們已冷得顫抖不止。太陽公公啊,若你的孩子受冷,我們甘愿獻給僅有的破羊皮;若您的孩子挨餓,我們甘愿奉獻僅有的雞蛋炒面。太陽公公啊,可您要快出來,快出來……”

      (五)爾比爾吉和《瑪牧特依》

      爾比爾吉,是涼山彝族口頭文學的又一類。它既有諺語的哲理、諷喻、訓誡和概括,又有詩的抒情和生動的描繪。它概括和反映人們對自然界的認識、生產生活和階級斗爭的經驗等,觸及到彝族人民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。

      《瑪牧特依》是流存于大J涼山彝區的一部長篇i);l世箴言錄,是彝族古代社會的一部“道德經”。它以一個男子的一生作主線,以精美的“爾比爾吉”語作敘述,道出男子各個年齡階段的生理特征和思想意識以及應具有的“德”和“行”,概括和總結現實、人生與經驗!冬斈撂匾馈穼懙溃“一歲兩歲時,躺在母懷里,伸手抓母胸”;“一輪十三歲,只顧玩和要,一日九處玩”;“二輪二十五,有嘴不對敵,有腳不下地”;“八輪九十九,腳被蟲咬不感覺,手被雞啄不知曉”!冬斈撂匾馈愤寫道:“人類勤儉好,勤儉會致富;牲畜喂鹽好,喂鹽會長膘;土地施肥好,施肥會豐收”。“貪食不成食,錢財只一天,友誼是一生”。“賢者勤學好問,庸者貪吃酣睡’等。

      (六)謎語

      彝族謎語精美、形象、生動,數量甚多,幾乎每一常見事物都可成謎。如:

      山巔嫩竹無節枝——頭發

      姐妹相見隔座山——雙眼

      三人合頂一把傘——鍋樁石

      烏黑木棍不可握——蛇

      空中槍桿不可折——雷電

      壘壘白石元一可擲——牙齒

      三百士兵只系一根腰帶——柵欄

      老人坐屋胡須露門外——玉米棒子

      二、作家作品

      建國前,彝族文藝工作者寥寥無幾,也未有作品留存。建國后,隨著民族政策和民族工作的落實和深入,麗江彝區文化教育事業迅速發展,文藝創作日趨活躍,彝族創作隊伍逐年增多,1982年,寧蒗彝族自治縣成立文藝聯合會,涌現出一批彝族文藝創作者,其中加人各級各類文藝組織的會員有10余人。彝族作者的大量作品在各級各類刊物上發表,并有多部作品獲獎。寧菠縣還收集整理出版彝文版《,旀告浮。

      主要彝族作者作品有楊志偉(吉霍旺甲)在《語文研究》發表的《老!、《大過口》,在《滇池》發表的《山里的女人》,并獲全國第三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新人新作獎。陳紅光(曉誠)發表有《小涼山彝族服飾》等多篇文章,著有《寧蒗民俗》、劉涼山風采》、畫冊《寧蒗》等專著。拉瑪廣漠著有劇本《比魯崖堡》(五集),由昆明民族電視劇制作部拍攝成電視劇,并在中央二套及山東臺等電視臺播出。成如明,筆名木樣,發表短篇小說《怒江故事》、《溜索上的故事》等多篇作品,30余萬字。其中《怒江故事》獲《大家》文學獎。金母國佳的國畫《訂親》獲云南首屆農民畫展佳作獎。

      三、音樂、舞蹈和美術

      (一)音樂

      彝族婚嫁之時,有“巴頂嗬”、“都忍左”、“克革’等曲調。巴頂嗬,一般由男子對唱(獨唱只在高山放牧、野外耕種之時),音域寬廣,曲調起伏,節奏悠長,舒緩從容,旋律優美。“都忍左”,是男子四人作兩兩對唱,音域不寬,音調于平穩中有跳躍,曲調起伏不大,節奏簡短明快,兼有朗誦性質。喪葬之時,有“瓦茲勒”、“層格”、“阿合阿嘎拉”等曲調。“瓦茲勒”,以朗誦為主。‘層格”,曲調低回婉轉,如泣如訴。“阿合阿嘎拉”,曲調歡快,輕松自如。

      這些曲調旋律都不構成完整的樂段,多以一樂句的調子反復唱誦。結構形式比較簡單,但極不固定,時有增減幾個音或改動某些音。音階以五聲音階(l、2、3、4、5音符)占絕對優勢,七聲音階幾乎沒有,有的甚至只有四聲或三聲音階。

      (二)樂器

      彝區的樂器有口弦、堅笛、橫笛。馬布、嗩吶。二胡、葫蘆笙等。

      口弦(彝語稱“合賀”),為竹質或銅質的有固定音高的簧片及弦筒組成;善,一般為2-3片,也有少至1片多至5片的,大者寬約2厘米,長約10厘米,小者寬約1厘米,長約7厘米。弦筒,一般為竹質,其口徑的大小和長度與弦相應,外殼多刻以花紋?谙覐椬,以左手執弦,右手輕輕拔弄,以口腔為共鳴器,以舌頭擺動、氣流大小構成音的變化,音質鮮明,清脆悅耳,能彈奏旋律變化多端的曲調。

      豎笛(彝語稱“克謝都爾”),竹質,一般長約20厘米,口徑為1至2厘米。其一端留節,另一端開一小口,上有7個音孔,一孔緊靠留節的一端為最低音孔。吹奏時用舌頭和齒抵咬住缺口構成一音哨聲音進人竹管弓I起震動,借手指在管孔卜開閉變換音節。堅笛的響聲尖銳響亮,適于吹奏并大量應用滑音,但耗氣太多,不宜奏長音。

      馬布(彝稱),竹質,長約15厘米,口徑為5-7厘米,其一端插一更細的竹管哨片作發音體。聲音清脆明快,急切短促,別具特色。

      (三)舞蹈

      彝族的舞蹈有:都忍舞、瓦茲勒舞。層格舞、蘆笙舞、火把舞。敬酒舞、鍋樁舞等。

      蘆笙舞:據傳其曲調有72調之多,已基本失傳。蘆笙舞有單人舞、雙人舞和四人舞等。單人舞以不同姿式的旋轉、蹲、踢、拐腳為主,雙人舞和四人舞以各種步法和身段形成擊腳為主,都具有步法多變、舞姿粗獷奔放\曲調明快等特點。主要表現彝族先民在頻繁的部落戰亂年代所受到的各種磨難,以及相互攜手,團結一致,為爭取自由、尋求生存所作的狂熱追求和不息奮斗。

      火把舞:火把節之夜,彝寨男女老少聚于村外廣場,圍著簧火,伴有樂曲,挽手舞蹈,多則數百人,少則數十人。舞蹈,以腳、手。身的動作相結合,主要作踏步、靠步、碎步跑場、單手劃弧、雙手分掌劃弧、前俯、后仰等。

      敬酒舞:彝族迎親時的一種舞蹈。舞者一般是代表送親和迎親雙方的兩位年長男子,舞者每人手執雙杯酒,不時口念賀詞,以膝部伸屈和雙手舞動的不同方式形成各種舞姿,相對舞蹈,最后雙方相互敬酒、飲酒、祝賀新郎、新娘幸福美滿。敬酒舞粗礦豪放,又不失柔和細膩,別具一格。

      (四)美術

      彝族的造型藝術主要表現在漆繪、刺繡、鑄造等方面。

      漆繪:漆繪藝術品,主要有以木、皮、牛角、鷹爪等制成的各種餐具、酒器、馬具、武器。木制品以杜鵑、白樺、香樟等優質木材為原料,經復雜程序處理成型,表面再用土漆、銀珠。石黃等天然原料調漆繪制而成,具有不脫漆、不變色。耐酸堿、耐高溫、無毒無味、經久耐用、造型典雅,色彩簡樸等特點。無論是木制品,還是其它制品,一般都以黑色作底色,用紅、黃兩色描繪各種花紋圖案:有日月紋、山水紋、方勝紋、經緯紋、花蕾紋、油菜紋、瓜果紋、網紋、火鐮紋。柵欄紋,以及各種溝紋、幾何紋等。

      刺繡:彝族婦女擅長刺繡,常在頭巾、衣袖、褲腳邊、掛袋、煙荷包、頭帕等物上刺繡。刺繡多以黑或白色作底色,配繡紅、綠、黃等純度極高的花線。其圖案主要有日、月、虹、云。山、河、花、草、樹、葉、雞冠。牛眼、羊角、獐牙、繩花、火鐮、辮子等。

      鑄造:鑄造藝術主要表現于銀質酒具、餐具、佩帶裝飾品及銀混以金、銅、木、玉、石。骨、貝、珊瑚等制成的發簪。梳子、耳環、耳牌、領牌、領花、手鐲、戒指等。制作方法,有鑄造。打制、壓制、鏨制、鑲嵌、雕刻等,并飾有點線、飛鳥、游魚等圖案。

      四、文物古跡

      (一)他留碑林及城堡

      他留古城堡位于永勝六德傈僳族彝族鄉玉水行政村營盤村。城堡東西和南北各長約500米,東西北三面環山,地勢陡峻,西南面為寬闊的坡地,坡地盡頭是山巒。

      他留古城堡始建于明末清初,據《乾隆永北府志》記載,明代兵制除衛所、屯伍外,還設立塘汛。他留汛駐扎左營步戰守兵20名。屯兵之所又稱營盤,故而他留村又稱他留營盤,屬高土司管轄。當時,他留村屬高土司邊防重地,高、章上司爭奪地盤的戰事時有發生,高土司為鞏固統治,擴大勢力范圍,加強邊防,遂將營盤擴建為城堡。19世紀中葉,他留人受清廷及高土司調遣,參與抵御農民起義軍。1860年冬,他留城被杜文秀義軍攻破,城堡變為廢墟。城堡內有幾處尚存的臺基,皆系包砌條石,面積在  100平方米以上。地表散見大量的板瓦筒瓦,瓦屬明清時的青花瓷、陶碎片,上面花紋依然明晰,為江西景德鎮瓷。城內隨處可見寬約二.5米的石級路道,皆由修面條石鋪成,多處殘存著圓形或橢圓形的水井,井壁系規整的石塊砌成。井口有門道狀的臺階進人井壁中部,供取水之便。水井整體形狀頗似半地穴式房基。城墻一周還斷斷續續地隱現出一些1米見方的排水溝。間或可見一些重約200-250公斤的石槽,呈扇形或長方形,名日:“飲馬槽”。南半坡田間草坪上有一對大石獅,為古城門,城墻上可以跑馬,設有碉樓、觀察孔,城池雄偉壯觀,堅固異常,由此可見,當年城堡建筑規模是彝漢民族智慧、財富和血汗的結晶。

      他留碑林,位于他留古城堡西南 1000多米的土平山凹之中,面積約3平方公里,墳墓6 400余冢。包石冢立,漫山遍野,不計其數。墓群依山而筑,華表、碑石林立,少數為土墳而外,絕大多數都有碑文,墓碑一律是規范的楷書、隸書或行書漢字,鐫刻工整、痕深,雖年深日久,風化剝落,字跡模糊,但還可辨認。墳山墓群盡管密密麻麻,數不勝數,但錯落有致,布局嚴謹,并不零亂,按姓氏分區域安葬。墓葬以陳、藍、誨、王四大主姓為標志,陳、藍、海三姓的族墓葬在墳山南部,王姓則聚葬于中部。段、楊、熊、羅、馬等五姓為雜姓,都有固定葬區,互不參雜,互不糾葛,似乎有著約定俗成的四至界限。墳山中也有漢族墓葬。漢墓與他留墓既有區別,又有相似之處,大同小異而又各具特色,從中可探索當地各民族交往融洽,相濟互補,共同創造燦爛文化的歷史進程。

      他留墓碑格式、雕刻的圖案、花紋、碑文隨著墓葬時代的不同,顯示出不同的特點,研究他留墓碑,便可知曉他留歷史文化發展之謎。

      他留墓碑雕刻的鳳凰、麒麟、太極圖等圖案及花紋等工藝精湛,墓碑數量多,結構嚴謹,實屬碑林文化奇觀。與他留古城堡交相輝映,被云南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。

      (二)良峨古城

      良峨古城,在正德《云南志》、萬歷《云南通志》、《古今圖書集成》、雍正《云南志》、《滇系》、乾隆《永北府志》、《新纂云南通志》、《永北直隸廳志》等書中均有記載,據載為南詔蒙氏所筑。其位置在程海鄉良峨行政村祥寧公路一側,離永勝縣城 30余公里,海拔2182米,有彝族支系良峨人居住于此。從遺址地勢上看,是山間小平原,范圍約2平方公里,其間還有草湖,不似城池建置,疑是南詔大理時的兵寨。

      涉及版權問題,請及時與站長取得聯系,及時刪除,以免造成不良后果,謝謝,涼山州網-源于百度百科網
      涼山州網公眾號

      你可能感興趣的有

      涼山州土蜂蜜

      關于我們 | 網站申明 | 廣告合作 | 文明上網 | 投訴建議 | 涼山新聞 |服務條款

      網站聲明:本站中包含的內容僅供參考,并不代表本站觀點,如果有侵權,請聯系管理員進行刪除,謝謝

      Copyright ©2008-2021 www.nuli999.com 涼山州網 工信部備案:蜀ICP備18013883號-1

      中國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四川省互聯網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中心 法律顧問:張松

      川公網安備 51342502000017號

      国产高清自产拍Av在线|久久乐国产精品|99re8精品视频在线播放|亚洲人成无码www久久久
      1. <acronym id="rh5ri"><strong id="rh5ri"></strong></acronym>
        <table id="rh5ri"><strike id="rh5ri"></strike></table>